归档时间:2024-11-28
2013年卫生应急工作要点
来源:岳阳市卫生局   2013-03-13 14:48   浏览量:1   | | | |

2013年,我市卫生应急工作要深入贯彻十八大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卫生工作会议要求,紧紧围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和重大活动医疗卫生保障三大任务,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强化应急培训演练,不断提高卫生应急能力,积极创建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市区,努力实现机制健全、制度完善、管理规范、准备充分、应对有效的工作目标。

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一)落实人员机构。要按照应急示范县市区的标准和卫生应急体系发展要求,各级政府成立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领导组织和工作机构,县(市)区卫生局设立卫生应急办公室,申报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市区的卫生局必须成立独立编制的卫生应急办公室;市疾病预防中心单独设立卫生应急管理机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卫生监督机构设立或指定部门、人员负责卫生应急工作,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都必须明确领导、科室、人员负责卫生应急工作。

(二)健全应急队伍。各县(市)区卫生局、市直卫生单位要组建、完善本级卫生应急专家队伍和卫生应急专业处置队伍,市、县两级疾控机构要根据实际情况成立若干疫情处置机动队,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均要成立一支卫生应急医疗救援队,调整充实力量,把队伍配齐建强。要加强和规范卫生应急队伍管理,建立科学调用机制,不断增强防范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三)强化综合保障。要切实加强对卫生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将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纳入政府相关规划,将卫生应急工作考核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内容。建立和完善卫生应急专项工作完成情况通报以及责任追究制度,认真落实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的卫生应急工作模式。要将卫生应急建设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加大对卫生应急体系基础建设和卫生应急物资、经费的投入,积极稳妥地推进卫生应急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

二、加强培训演练,提高卫生应急队伍能力

(一)抓好培训,提高业务素质。要按照《全国卫生应急工作培训大纲》要求,分层次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应急培训,在省组织的培训基础上,市将依托疾控中心、基地医院和医疗紧急救援中心适时组织县(市)区卫生局应急办主任和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应急工作科室负责人进行业务培训,以提高应急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要积极开展大练兵大比武活动,积极为参加全国、全省业务比赛输送能力强、素质过硬的优秀人才。

(二)搞好演练,提高处突能力。要按照卫生部下发的《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参考目录(试行)》要求,有选择地、科学地配备本级卫生应急队伍的装备,重点加强复杂条件下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和快速反应能力建设,逐步实现卫生应急队伍装备专业化、规范化、实用化。要将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演练纳入单位工作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单病种演练、专项演练、综合演练,以此检验预案、锻炼队伍、发现问题、整改提高。今年省、市将组织卫生行政、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机构、医疗救治机构共同参与的卫生应急综合演练,检查考核市、县两级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医疗机构的应急演练工作,要认真做好迎接省组织的综合性的卫生应急演练考核评估工作。

(三)强化预警,提高检测能力。要建立和完善统一指挥、功能齐全、职责明确、反应迅速、运转高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机制。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市、县、乡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和报告程序,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救灾防病管理系统建设,提高准确性和时效性。要加强疫情研判,定期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形势进行分析和评估,预测可能发生的风险,及时、准确地发布预警信息。要继续在疾控机构中开展实验室能力验证活动,不断提高检测能力。

三、严格科学管理,高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一)完善预案制度,依法、科学、规范开展应急工作。要深入学习、广泛宣传卫生应急法律法规,完善相关配套制度。认真组织完善本地本单位各类卫生应急工作预案方案,不断总结经验,建立动态修订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工作制度,健全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处置程序、应急调查处理操作规范和技术方案,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紧急医疗救援工作的信息报送,确保卫生应急工作科学规范。要深入推进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积极争创全国、全省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市区。

(二)坚持预防为主,强化卫生应急常态工作的管理。要强化常态应急准备,严格落实应急值班和网络巡查制度,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制度,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储备、调运体系和相关管理制度建设;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险因素监测预警和调查处理,建立公共卫生事件危险因素和可利用资源数据库,健全客观、科学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评价指标和评估体系;完善卫生应急联防联控联动制度,建立武警协作机制,联合开展培训、演练和督导检查,提高合成应急、协同应急的能力;要进一步做好各类灾后卫生防病工作的准备,落实救灾物资的储备;加强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检测、鉴定和处置能力;扎实做好反恐怖卫生应急、自然灾害防病救灾和重大活动的卫生应急保障工作。

(三)突出优质高效,提高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质量。将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纳入单位绩效考核重要目标,严格按照处置突发事件的程序要求和工作预案,快速高效地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重点抓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工作,不断探索不明原因疾病暴发处置办法,落实重点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处置制度,确保全市不发生传染病暴发的问题。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坚持做到快速反应、妥善处置、及时报告,对于重大突发事件,要依法规范、及时准确报告和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落实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沟通制度,动员全社会共同应对,不断提高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