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工作 > 中医药管理
 
为“健康临湘”开出“中医处方”——关于临湘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编稿时间: 2017-06-27 08:57 来源: 市卫生计生委
 

2016年是中医药发展的大事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1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自2017年7月1日起实施。中医药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良机。今年,我市乘势而上,积极创建“国家级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在此背景下,5月份,市卫计局组成了中医药事业发展专题调研组,走访了市中医医院等4家市直医疗机构、黄盖镇卫生院等4家乡镇卫生院和高圣公司等2家药企以及周怀武等6名老中医,对全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我市中医药社会影响力和技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2015年成功创建为湖南省中医药示范县。

(一)中医药服务网络得到健全。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91家,其中二级甲等中医医院1家,市直3家公立医院均设置中医科、中西结合科、中药房。至2016年底,全市17家乡镇卫生院和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16家建立了中医药综合服务区。153个行政村中有60.8%的村卫生室配备了电针仪、TDP神灯等设备。全市还有提供中医药诊疗服务的个体诊所28家、有坐堂中医的大药房10家,基本形成了以市中医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大药房为基石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二)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市中医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处于岳阳市乃至全省县级中医医院前列水平,中医特色科室康复科已成为省级重点专科,骨伤科也被列为岳阳市级重点专科。2013年,通过省中医药管理局“二甲”复评。2015年,成功加入了省中医专科联盟,骨伤、肛肠、针灸推拿康复专业开设了双向转诊、远程会诊业务,为群众带来了优质的中医药诊疗服务。同时,部分乡镇卫生院、社会大药房聘请一些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老中医坐诊,其验方、秘方疗效显著,被越来越多的患者认可,湖北、江西甚至广东、上海等省市的患者,不远千里慕名而来求医问药。去年,我市中医药服务11万人次,诊疗收入2339万余元,较上年增长5.5%。

(三)中医药人才队伍得到巩固。全市共有执业(助理)医师695人,其中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99人,中西医结合类执业(助理)医师10人。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占比15.7%。共有主任中医师1人,副主任中医师12人。2016年,市中医院被省中医药管理局认定为首批湖南省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之一。

(四)中医药产业得到发展。临湘中药资源丰富、底蕴深厚。本地人也创办了数家中药企业。如湖南省临湘市高圣中药有限公司,其前身系临湘市中药饮片加工厂,始建于1953年6月。2004年8月通过企业改制成为湘北地区唯一一家中药饮片加工改制企业。至今已形成集种植、储存、研发、生产、购销完全类企业模型。其中“译福源”系列为中国中医药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指定艾灸产品,出口日本韩国,年创产值3000多万元。湖南赵华文药业有限公司,2015年11月由临湘企业家丁新香女士和江南老中医赵华文先生共同发起组建,是一家综合性中药企业,首批产品百宝丹、口咽宁已经申报国家专利。公司与湖南著名药品连锁店养天和大药房合作,产品已走进全国700多家诊所达成合作。此外,青年中医邓柏良先生已经向国家申报中药成方专利2个,有望今年获批,并计划进行市场化运营。

二、中医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中医药事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不快、后劲不足。

(一)政策支持不力。表现为“三个不到位”:配套政策不到位。国家和省、市各级部门最新出台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和《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岳政发[2015]2号)等一系列文件,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顶层设计。而我市尚未出台相关的配套文件,致使工作被动。财政投入不到位。近三年来,市财政对中医药事业投入不足,甚至出现减弱趋势:2014年、2015年、2016年分别投入中医药事业费136.2万元、150万元、100万元,占卫生投入比分别为6%、4.6%、3.3%。因财政投入不足,特别是面对现行补偿机制的缺失和公立医院改革实行药品零差价,2016年度,市中医院离退休人员经费和政策性亏损已达到221万元。加之,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辅助的检查项目少,并且常用的中成药、中药饮片大多很便宜,利润低,现在纯粹的中医治疗可能就意味着亏本,让中医药“简、验、便、廉”的优势反而成为制约中医院发展的劣势,致使以药品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的中医院很难良性发展。医保报销不到位。中医药服务许多项目未列入医保报销范围,即使列入报销范围,也要求必须住院,而且报销比例较低。今年,我市医保出台新政策,乡镇卫生院针灸、理疗等中医药服务实行600元包干,其中还有100元门槛费不予报销,并且每年只能报销2次。还将市中医医院针推科与疼痛科,划定为康复理疗的管理范围,本市补偿率仅为65%,患者报销比例相对去年下降了10%。由于中医疗法患者一般疗程长、不需住院,医保报销政策完全不能满足群众治病实际需要,极大的限制了中医诊疗法的推广应用。

(二)人才后劲不足。中医执业人员比例逐渐减少。根据国家规定,县市区中医医院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占医院执业(助理)医师比不得少于60% ,建有中医综合服务区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占医院执业(助理)医师比不得少于20%。而我市没有一个医疗机构占比达标。加之,因基层医疗单位收入太低或者个人编制迟迟得不到解决而选择离职。如桃林镇卫生院有一名中医人工作了近20年,最终因编制问题而不得不辞职。还有中医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一些中医骨干和学科带头人,被外地医院高薪聘请,离职流出我市,导致我市中医药人才缺乏。中医执业人员“西化”现象逐渐增多。在市中医院住院部,多数中医执业医师大都从事西医工作,除了书写中医病历以外,开医嘱多用西药,骨伤科手术几乎同于西医骨科。在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师多数也是开一些西药,即使开一些中成药,也不是在中医的辨证论治指导下用药。全市的村卫生室基本上都是将输液作为常规治病方式。民间中医继承发生断裂。乡村原有的中医人员都是60-70岁以上的年龄,而年轻中医药人才又引不进来,青黄不接,导致基层中医药人才资源呈枯竭之势。我市乡村老中医邹泉涛先生、吴宜生先生行医近6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们苦于没有学术继承人而忧心忡忡。

三是服务能力不强。一是对中医药认知度较低。虽然,随着绿色健康理念的逐步形成,群众对中医的认可度高越来越高,但由于中医药文化宣传氛围不深厚,导致中医药知识普及率低。相反,在广大基层社区和农村地区,名目繁多、良莠不齐的保健品、康复器械却占据了大量的市场空间。二是中医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市中医医院是一所以中医为特色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始建于1976年,占地面积仅8000m2,建筑面积2万m2,编制床位240张。随着事业的发展,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已经不能满足群众需要,特别是业务用房紧张,目前已经无房可用,无地可用。医院筹划多年的儿科住院病室、中医肿瘤科病室等都因没有医疗业务用房而搁置。因此,作为我市中医龙头单位的市中医医院的规划与建设已迫在眉睫。三是中医药产业发展滞后。中医药产业发展是中医药事业的一部份。但我市在这方面还有欠缺。目前,我市仅有一家中药饮片加工厂,去年因办理国家GMP认证许可,中药饮片加工已停产,目前,国家GMP认证许可已办理,但因资金问题,认证产品数量不多,只生产了40多个品种在我市销售,导致我市中药饮片大多依赖从外地进购。另外,我市中医医院目前只能少量生产已获审批通过的5种制剂供该院使用。中药制剂能力建设一直在争取国家和省市的支持,部分新的药品制剂已上报,但一直没批下来。

三、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建议

为加快我市中医药发展步伐,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缓解广大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和看不好病的现实问题,提高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结合即将实施的《中医药法》和临湘创建全国中医示范县的有关要求,特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强化中医政策支撑。一是出台政府文件。以贯彻落实《中医药法》(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创建全国中医药示范县为基本依据,参照岳阳市人民政府有关加强中医药工作的文件,结合临湘实际,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加强中医药事业的实施意见》,为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同时,由市政府牵头,成立由卫生计生、发展改革、财政、机构编制、人社、工商管理、教育、文化、农业等部门单位组成的联席会议领导小组,每年召开至少二次中医药事业发展联席会议,研究解决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二是加大财政投入。按照《中医药法》第四十七条,将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中医药事业费占全市卫生总事业费10%以上,或增长比例不低于卫生事业费增长比例。建议将公立的市中医医院离退休人员经费、政策性亏损、重点专科建设和全市中医药人才培养等列入财政预算,支持继承和整理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技术专长项目。三是医保报销提标扩面。在确定定点医疗机构、基本医疗保险药品和服务项目目录时对中医药予以倾斜,扩大中医药报销范围,在现有基本医疗服务项目和药品目录基础上,将符合条件、经有关部门批准的中医特色诊疗项目、中药品种、中药免煎颗粒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报销范围,适当提高报销比例。特别是对中医医院疼痛科、针推科病人除单纯颈肩腰腿病等以康复理疗治疗为主的病外,其他病人纳入普通病人管理,提高住院的报销比例,至少恢复到75%的报销比例,取消医疗费用限制,引导参合群众优选中医疗法,推动我市中医事业全面发展。

(二)强化中医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中医药发展的根本。一要紧扣需求引人才。本着“进得来、留得住、用得上”的基本原则,组织人事、编办、财政、卫计等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制订出台《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具体办法》,建议增加全额事业编制,争取在五年时间里,公开招录50名左右的中医药专业人才,逐年分批充实到中医院及乡镇卫生院。二要多措并举育人才。如为基层名老中医传承技术创造条件、提供平台,鼓励青年中医拜师。如组织专家集中授课或下乡支医,加强对乡镇、村卫生室中医药人才培养。支持残疾人学习推拿等中医药适宜技术,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放宽补助条件,提升补助标准,落实残疾人扶持政策。三要优化环境留人才。为确有技术的师承中医药人才在编制安排、职称晋级、执业许可方面开绿灯。设立全市优秀中医药人才和优秀中医药成果奖励扶持基金,对在中医临床、中医科研、中医科普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有重要影响的个人和成果进行奖励扶持。开展名中医评选活动,激发中医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扩大中医药在群众中的影响,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中医药事业。加大对民营医院的监督管理力度,防范不正常竞争导致的公立医院人才流失。

(三)强化中医服务能力。一是服务要提优。开展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积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逐步实现每个家庭医生团队都有能够提供中医服务的医师或乡村医生,面向辖区居民进行中医药健康教育、咨询指导等公共卫生服务,让群众了解中医、认识中医、相信中医,使用中医药技术,感受中医药文化。二是硬件要提质。市中医医院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水平。建议市政府将中医医院建设作为重要民生工程纳入政府实事工作。从资金、政策等方面予以倾斜,为群众打造一个医术精湛、设备先进、舒适优美的中医就医环境。三是产业要提速。产业是中医药发展的支撑。我们要将中医药融入到县域经济发展大局,积极推进中医药与养老保健、全域旅游、健康扶贫、青少年科普、科技创新等工作深度融合,在中药材基地建设、生产加工基地建设、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相应政策支持。我市要充分利用好药菇山的资源优势,加强野生中药资源保护利用力度,引进有实力的中药企业投资建立中草药种养殖基地,产生一批适应市场与健康需求的新产品、新业态。

湖南省临湘市卫生和计生局 郑彩霞

联系电话:15974361133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