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卫生计生动态
 
网购化妆品超低价并非好事
编稿时间: 2013-03-29 00:00 来源: 未知来源
 
 

 

网购化妆品超低价并非好事

网购化妆品存隐患

    网络上所销售的化妆品宣传语尤其吸引人眼球,因而吸引了不少爱美的女性。然而,因网购化妆品得不到亲身试用及体验,也同样隐藏着一定的风险。近日,在市三医院皮肤科门诊,前来看病的皮肤疾病患者中,因使用网购化妆品而出现皮肤疾病的患者便有3例,其中一名女性患者更因使用网购化妆品而导致长出红斑。

    据患者周女士介绍,今年春节过后,她从网上购买一款袪痘面霜,在祛痘方面有很神奇的功效,因而持续使用了一段时间,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皮肤上毛细血管扩张、潮红、现在周女士连镜子也不敢照。市三医院皮肤科主任何大伟告诉记者,像她这种情况,是由于使用含激素类的化妆品所造成的,属于典型的激素依赖性皮炎。

    何大伟表示,含激素类化妆品在短时间内能有效地改善一些皮肤问题,然而一旦停用,症状将有可能更严重,令消费者形成依赖性皮炎。长期使用此类化妆品,皮肤更会出现毛细血管扩张、潮红、肿胀、严重长痘、皮肤破溃、汗毛变粗变硬、色素沉着等问题。

消费者维权困难重重

  面对网购,是什么让消费者频频踏入“美丽陷阱”?在维权路上,又遭遇了怎样的尴尬?

    周女士将网购现货与原装产品对比后发现,网购产品包装与原装相比没有中文,也没有代理商名称及地址。带着种种质疑,她与网店客服联系,但得到的只是“包装如果没拆,可以选择退货”、“你再仔细看看”等回复。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国内化妆品网店出售假货主要包括代理商窜货、以走私和临期名义卖假货、名牌旧瓶回收换新装等手段,夸大其词的宣传则蒙蔽了消费者的双眼,“一些网站的名字起得非常夸张,实际上可能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

    市消委相关负责人则表示,近来,在网购化妆品的消费投诉案件中,皮肤损害的案件呈现上升趋势。虚假宣传是引诱消费者上当受骗的“罪魁祸首”,一些不良电商抓住消费者“爱捡便宜”的心理,在销售过程中真假参半、以假乱真、旧瓶新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一定程度上也恶化了网络消费环境,消费者在遭遇“美丽陷阱”后又往往因“证据不足”陷入维权困境。

监管有难度维权要保留好证据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消费者有权要求商品的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等级、主要成分、检验合格证明等有关商品的真实信息情况。

    市食品药品监督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网上购买假化妆品的事件时有发生,其监管尚属一个全新领域。从食品药品监督部门来看,目前的建议是,市民不要轻易相信网络上的药品,在网络上购买化妆品时也须更谨慎,可通过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查询其正规的批文、批号,确定其身份。

    同时需要提醒网购一族的是,网上售假商户往往有不少忽悠人的招数。首先名字起得夸张,吸引眼球,例如“某某化妆品专柜”、“某某代购”更有甚者直接起名“香港、广州某某旗舰店”,让消费者误以为是公司的网上直营店。而信用评价不低的网店也别掉以轻心。“这些不法商户中不乏拥有‘钻石’、‘皇冠’级别者,”“大部分人是利用人海战术增加自己的信用等级。”所以,消费者在向卖家详细询问货物的情况时,注意保存好聊天记录,以作为日后消费维权的凭据。(记者李弈萱)

    “三折的兰蔻,四折的雅诗兰黛”……这些与商场专柜相比极具诱惑的价格,助推化妆品进入网络上消费高潮期,而网购化妆品也已逐渐成为众多爱美女士化妆品消费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网上销售的化妆品质量参差不齐,有正品、水货、仿品等,更不乏假冒化妆品,记者昨日从市药监所获悉,去年该所联合相关部门共捣毁了几家大型制售假冒化妆品的窝点,这些假冒化妆品多通过网上方式销售。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